她半年掉了20公斤 竟是淋巴癌作怪

2018.3.26

記者楊晴雯/台北報導

47歲的小如於3年前因體重在半年內驟降20公斤、肚子悶悶不舒服至醫院求診,發現胰臟頭有腫瘤,勇於接受手術予以切除,確診罹患「T細胞淋巴癌」,但後續進行化療,療程一開始,背部在2個月內急速長出約巴掌大小的腫瘤,經醫師評估建議使用新一代的標靶藥物,腫瘤奇蹟似全部消除,不但無需進行骨髓移植,追蹤至目前也沒有再復發的跡象。

▲示意圖,與本事件人物無關。(圖/攝影者ASweeneyPhoto, flickr CC License)

替該名患者診治的彰化基督教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賴冠銘表示,小如和先生一同創業、日夜忙碌,半年內體重從原本的78公斤掉了20公斤,而且肚子悶悶不舒服,所以到腸胃科求診。腸胃科醫師掃安排超音波檢查,發現胰臟頭有腫瘤,當下有如晴天霹靂,但經過家人的鼓勵,同年9月勇敢接受手術,切除5至6公分的腫瘤。手術結果很成功,術後經病理報告確認罹患『T細胞淋巴癌』,後續還要再進行化學治療。

然而化療一開始,小如的背部在兩個月內,急速長出15公分長、6公分寬大約成人巴掌大小的腫瘤,頑強的癌細胞,讓小如換了第二線、三線、四線化療藥物,都無法抑制根除腫瘤,只好到彰化基督教醫院就診並等待骨髓移植。

賴冠銘說,台灣每年約有500位淋巴腫瘤個案,其中長在胰臟的淋巴瘤極為稀少,約佔胰臟腫瘤的0.5%,小如的個案算是少見;賴為她制定化療計畫、收取幹細胞,並安排等候骨髓移植。同時經過評估,建議患者使用新ㄧ代的標靶藥物CD30,經過2次標靶治療之後,腫瘤奇蹟似的全部消失,無需做骨髓移植,隨後經全身正子攝影都沒有偵測到腫瘤,追蹤了2年到目前也都沒有再復發。

賴冠銘指出,淋巴癌是淋巴系統的癌症,正常淋巴系統為我們身體的抵抗力系統,當淋巴系統因為基因、病毒或外在有毒物質的作用下產生可能過度增殖和癌變,而產生惡性淋巴瘤。最常見是脖子、腋下、鼠蹊摸到淋巴無痛腫塊,有些甚至會跑到胸腹部臟器,其他可能的症狀可能為發燒持續數月、體重減輕或者半夜流汗。

賴冠銘提到,惡性淋巴瘤9成屬於非何杰金氏淋巴瘤,依種類又分為B細胞和T細胞淋巴瘤。縱使全身骨頭轉移四期,瀰漫性大細胞淋巴瘤搭配標靶(莫須瘤)和化療,經過6次約半年的治療,仍有5成以上可以痊癒並長期追蹤回到正常的生活。如果第一線化療無法根除,搭配二線以上化療和自體幹細胞移植仍有治癒的機會。

除了標靶治療外,免疫療法在淋巴瘤治療中也有很大的進展,所謂免疫檢查點有CTLA4和PD-1,透過免疫檢查點腫瘤可以躲過體內免疫細胞的偵測而不被毒殺,新的免疫療法藥物就是抑制免疫檢查點,使得體內免疫細胞可以辨識和毒殺癌細胞。

賴冠銘提及,依據國際醫學期刊〈刺胳針〉(The Lancet)公布癌症存活率的研究結果,東亞地區淋巴惡性腫瘤五年存活率偏低,台灣的淋巴惡性腫瘤五年存活率為50.5%。

賴冠銘再次提醒,淋巴癌被稱為沉默的癌症,初期症狀容易與一般感冒混淆,民眾如有持續發燒、體重減輕、半夜盜汗或無痛腫塊,應盡速向醫師諮詢,以利早期發現、早期治療。

圖文翻轉自奇摩

留言 Comments

留言 comments

發佈留言

跳至工具列